2021-10-29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從今年1月起開始在全國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以來,在提高動產和權利擔保融資效率、改善企業融資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共發生登記404萬筆,較去年同期增長8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擔保人為小微企業的登記348萬筆,占登記總量的86%。央行征信中心主任張子紅表示,統一登記在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方面成效顯著。他說:“擔保人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登記占比達86%,獲得融資的此類主體約有219萬家,較去年同期增長69%。統一登記系統發生的各類登記和權利擔保業務中,擔保人為小微企業(包括個人和個體工商戶)的登記量不斷增長,服務的小微企業日益增多。”
作為商業銀行的代表,建設銀行公司業務部資深副經理韓婧也坦言,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制度,確實給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普惠金融方面帶來很大的便利。她說:“對于渴望融資的大量中小企業來講,動產和權利的擔保融資能夠有效地解決他們的融資難問題,同時提高他們的效率。正是由于有一個統一的有公信力的保障,所以銀行更愿意去為中小企業積極地提供融資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統一登記有效盤活動產資源,金融機構放貸意愿增強,創新特色信貸產品,動產擔保物范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創新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鼓勵地方小微企業——包括農戶、牧民、個體工商戶等——以自身可擔保的動產融資。
專家指出,統一登記在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效地幫助金融機構規避了風險。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龍俊說:“因為在以前,我們的動產和權利擔保是分散的,登記機構也是分散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比如銀行把錢貸給一家企業,企業拿一些東西來做擔保,銀行把錢借給他的安全性很低,很有可能出現企業拿著一個標的物,反復地找不同的金融機構貸款,打擦邊球,鉆法律的漏洞,導致金融機構在中間的風險非常大。”
來源:中國外資租賃委員會